新闻资讯
哺乳期湿疹不能吃什么
哺乳期湿疹是婴儿出现的一种皮肤病。由于哺乳期孩子体内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皮肤易受外界因素的侵袭,同时,母乳中可能含有某些过敏原物质,导致湿疹的发生。对于哺乳期湿疹的孩子和母亲,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是一些哺乳期湿疹孩子和母亲应该避免的食物:
1. 花生和坚果类食品
花生和坚果中含有的油脂和蛋白质容易引发孩子和母亲过敏。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花生和坚果类食品。
2. 海鲜类
海鲜中的鱼类、贝类等含有大量的鱼肉蛋白质,且易引发过敏症状,所以哺乳期湿疹的宝宝和母亲要尽量避免食用海鲜。
3. 带鱼和鲢鱼等淡水鱼
带鱼和鲢鱼等淡水鱼中含有较高的汞含量,汞是一种重金属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食用带鱼和鲢鱼。
4. 辛辣刺激性食品
如辣椒、花椒等,会加重孩子皮肤的刺激,因此哺乳期湿疹的宝宝和母亲不应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品。
总之,哺乳期湿疹的孩子和母亲应该注重健康饮食,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具有过敏性质的食品,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同时,还应该适当增
不补课≠不学习 减负≠放水 “双减”政策如何从落地走向纵深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都已经开学了,这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二个学期。
自从上学期“双减”政策的实施,许多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作业和频繁的课外培训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然而,这并非“双减”的最终目的,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有“破”更要有“立”。在失去了课外培训的额外辅导后,学校正常课堂教育的教学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的需要?这是一道摆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面前的必答题。
不补课并非不学习 学校和家长要负责学生教育重任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中,由于中央“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许多中小学生过得十分愉快,但家长却愁眉苦脸。“以前一个寒假,孩子总有7-10天是有课外班的,只要看着孩子坐在教室里心里就挺踏实,现在不补课了,真的能行吗?”北京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说。寒假真的不能补课了,但是不补课并不意味着不学习了。
许多家长焦虑的真正来源就是,他们认为补课就是学习,现在取消了补课,就变相地意味着不学习了,然而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但假期的学习与学期中的学习不一样,假期学习需要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做自律学习,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做到真正的为了自己学习。
减负并非放水 学校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一些北京家长群里流传着“考试‘难出天际’”的说法,其中有一道流传甚广的考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比赛将在北京赛区的国家游泳中心进行。赛场设4条长方形赛道,每条赛道长约是46米,宽是5米,周围用黑色海绵条围起。每条赛道需要多长的海绵条?
虽然这种问题猛一看觉得很难,但其实还是考查的一些基础知识,只不过换了一种更为新颖的提问形式,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再只是僵硬地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课本知识。实际上这就是“双减”之后教育教学和学习、考试的方向,“双减”政策的最终落实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能否真正提升。
要把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升上去,首先要把那些重复机械的内容减下来。未来国家发展需要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思维的合格建设者,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真问题。
中央的“双减”政策特别强调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要满足学生多样化。